5月1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浙江省金融服务人才政策举措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民,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潘广恩,浙商银行副行长徐蔓萱,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红丹介绍这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骆莉莉:
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人才工作,全力营造最优人才生态走在全国前列。今天我们专门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民,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潘广恩,浙商银行副行长徐蔓萱,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红丹,请他们共同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下面先请温暖副部长作介绍。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浙江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各大媒体的报道有高度、有热度、有温度,为全省人才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去年以来,全省11个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1、第2位,全省新引进大学生96万人,比上年增长88.9%,人才集聚上扬态势强劲。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广大媒体不畏风险,深入一线,深度报道人才战线工作,生动讲述广大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抗“疫”故事,汇聚了正能量,提升了美誉度,影响带动更多人才关注浙江、选择浙江、落户浙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目标,对我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7方面具体要求,希望浙江化危为机,招引人才,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打造全球投资避风港和人才蓄水池。当前,省委人才办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单位迅速反应,果断行动,升级服务,逐步打出人才工作系列“组合拳”,制定实施“人才工作8条”“金融服务人才20条”等,为人才送去“雪中炭”“及时雨”,帮助人才纾困解难,促进人才稳健发展。
下面,根据发布会安排,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金融服务人才等有关情况。
一、加强资本对接服务,让人才融资“融得到”。人才的核心优势是创造价值,金融的核心要义是保值增值。近年来,我省围绕“融资难”这个痛点,不断深化“人才+资本+民企”这篇对接文章,积极引导银行资本、创投资本、财政资金等各类资本向人才集聚,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引导民营资本向人才流。针对“人才有技术缺资金、民企有资本缺技术”这一双重矛盾,我省连续10多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推动民企与人才精准对接、合作共赢。目前,全省2600多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近60%来自民企一线。二是引导银行资本向人才贷。2016年率先在全国成立首家人才银行,目前已从杭州试点推广到全省范围,已从浙商银行拓展到杭州银行、温州银行等商业银行,专属人才群体的银行服务产品越来越丰富。目前仅浙商银行已向人才授信贷款80多亿元。三是引导风投机构向人才投。在全国率先组建第一支以人才命名的海邦人才基金,该基金已投资80多家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其中已上市10家。当前全省创投机构近3000家,投资人才成为我省创投行业共识。很多地方人才资本对接实现常态化,天天有路演、处处有对接,被人才誉为“天使之城”。
二、加强信贷支持服务,让人才贷款“贷得起”。人才最大的资本就是创新和信用。针对人才企业可抵押物少、创业风险大等问题,我省创新推出“人才贷”“人才险”“人才保”等“一揽子”服务,并通过补贴、降息、减费等方式,让人才贷款贷得到、用得起。一是优化升级“人才贷”。根据人才信用贷需求较大的情况,今年将人才信用贷额度由以往最高1000万放大到不设上限。去年12月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人才小贷公司,为人才提供随借随贷、周转灵活的小额贷款。二是探索推行“人才险”。去年底,全省范围“高层次人才企业创业支持保险”已通过银保监会备案,形成了研发人才责任险、研发失败补偿险、人才健康险等保险套餐,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成本。杭州余杭区已先行开展“人才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人才好评。三是创新设立“人才保”。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为人才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省20条金融支持举措,明确规定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1%/年。目前省担保集团为人才提供的在保余额有3亿多元。
三、加强疫情应急服务,让各类要素“续得上”。根据省委“两手硬、两战赢”要求,省委人才办会同金融、人社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下派服务专员,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人流、资金流、物流等有序循环转动起来。一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针对优质人才企业,简化审批手续,上浮信贷额度,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出现困难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供应急贷款;针对暂时无力还款的人才企业,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措施,保障人才企业资金正常周转。二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实施更加灵活的引才方式,全省上下联动开展云招聘活动,大力引进企业复工复产紧缺急需的各类人才。截至5月12日,全省共组织大型线上招聘会942场,上线用人单位11万余家,推出应聘岗位110多万个,投递简历人次近180万,初步达成意向40余万人。三是强化政策要素保障。发挥财税支持政策作用,对符合政策的人才企业和团队,加快人才政策兑现。有的地方延长人才企业资助周期,允许人才企业或团队延长时限享受创业项目资助、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
四、加强上市培育服务,让人才企业“稳得住”。人才企业创业周期长,上市周期平均需要10年。为进一步加速人才成长,我省积极整合银行、风投、券商等资源,开展组团式、个性化服务,推动人才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切实以充沛的金融活水激发出更强劲的人才活力。一是升级打造“国际人才板”。2016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人才板”,为人才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改培训、上市辅导等专业服务。当前,抓住省股交中心作为全国唯一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试点契机,加快推动人才企业进入“浙江科创助力板”,助推人才企业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截至2019年底,150多家海外人才挂牌企业,平均营收从挂牌前100多万到620多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44.5%。二是实施人才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去年8月,新组建人才企业上市服务联盟,重点帮助人才企业对接行业资源,加快人才企业上市步伐。截至目前,省级引才计划人才共创办425家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其中境内外上市20家,近年拟上市企业35家,尤其科创板设立以来,人才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三是发挥省创新引领基金作用。直接将人才创业项目纳入基金投资项目“白名单”给予优先支持,加速人才企业创新发展。
人才服务永无止境,金融服务大有可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目标不动摇,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窗口期”,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争抢国际高端人才,升级人才服务举措,激发各类人才活力,成就人才发展事业,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人才智慧和力量。
一要更大力度。今年正式启动实施顶尖人才“鲲鹏计划”,目标未来5年,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100位左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灵魂人物”。与以往人才项目相比,“鲲鹏计划”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不唯帽子。不简单以帽子取人,关键看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产业化应用研究等方面是否处于世界前沿,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二是不唯资历。注重引进支持青年杰出科学家,明确40周岁左右的杰出人才要引进30名左右。三是灵活评审。改变以往个人申报、集中评审的方式,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不设申报时限,即时申报,即报即审。四是顶格支持。全面改革支持激励机制,不搞“一刀切”,坚持按需配置,因人供给,上不封顶,强化财政资金连续稳定支持。针对顶尖人才和团队,我们将集成政策资源,升级金融支持举措,会同省财政厅设立“鲲鹏基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顶尖人才。
二要更加普惠。按照普惠金融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才金融服务范围、放大服务群体,进一步提高人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从横向上进一步扩大服务群体,既重点支持“鲲鹏计划”顶尖人才,也逐步拓展到面广量大的创新创业人才;既先行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也逐步覆盖到本土人才;既积极支持创业人才,也逐步延伸到创新人才,切实让更多人才享受到金融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从纵向上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围绕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人才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人才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精准滴灌,助力发展。另外在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三是更优服务。人才服务数字化、移动化、便利化是重点发展方向。去年5月人才服务云平台开放运行以来,点击总量已突破210万人次,吸引来自62个国家、国内33个省市337个城市人才访问,服务网上办事人才1.2万余人。当前,重点聚焦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开发建设人才服务云平台2.0版,进一步加强服务事项和服务资源归集,简化服务流程,打造集人才招引、人才落户、人才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上综合体,努力实现人才服务“一网通办、一网办理”。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杭州之声记者:
提问一下杭州余杭区。余杭区在去年11月“国际人才月”上推出了“人才创业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到现在也半年多时间了,实施半年以来,产生了怎么样的一些影响呢?谢谢。
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红丹:
感谢记者朋友对余杭的关注和支持,也感谢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给余杭这次机会向大家介绍余杭的人才创业险的情况。应该说这些年,余杭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9年度,余杭主要的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区县市的第一,同时我们的人才总量,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总量和增量也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人才工作的先进区县市。
总结余杭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而且一直坚持这样的一个方针。人才创业险是去年11月在国际人才月上推出的一项举措,也是余杭区委区政府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打造长三角南翼国际高端人才特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降低人才创业风险、持续激发人才创业激情的创新尝试。这项工作自推出以来,我们认为产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为人才解决了创业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区设立“人才创业险”的初衷。我们根据人才创业项目初期“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在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科技局、省银保监局余杭监管组的共同推动之下,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浙江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浙江分公司,针对通过我们杭州未来科技城评审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推出了科研保、创客保、科创E保等人才的创业险种,主要是针对项目研发失败,经认证给予研发费用的赔偿和创业团队的生活补助等两项保障。人才创业险保额最高可以达到1000万元,年费率最低至3%,创业人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相应的险种。同时,我们还明确对通过评审的人才项目,由区财政给予每年3万元的保费补助,其中对市级D类以上的人才项目给予最高每年5万元的保费补助。对特别优质的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全额保费补助,为人才承担了创新创业初期的风险,也有效地保护和激发了人才的创业热情。
二是对项目产生了较强的集聚效应。通过“人才创业险”,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为人才保驾护航,让他们有能力、有财力持续探索创业,这一点比保险本身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经过半年的发酵,“人才创业险”的政策红利正在不断释放,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来余杭落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区推出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云评审和云路演,吸引了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39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参加云评审,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31.2%,面对疫情逆势上涨,我们认为人才创业险的推出也是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策的乘数效应。
三是为余杭厚植了双创的肥沃土壤。“人才创业险”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创业人才的广泛欢迎。人才险首单购买企业赛元生物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人才创业险’对于我们就像给汽车买了保险一样,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底气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杭州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促进会会长、海牛环境科技董事长陆侨治先生表示,“对于很多初创型的企业来说的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余杭区的人才创业险给人才吃了一颗定心丸,起到了稳定心理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有17家初创人才企业购买了人才创业险。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人才创业险”试点范围,争取让更多的人才项目享受到“人才创业险”的政策红利,让“你来创业,风险我担”这句口号喊得更加响亮,也将我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对人才的承诺进一步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在余杭工作安心、创业舒心。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刚刚听了发布会介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牵头参与制定金融服务人才20条支持举措。能否请杨行长作个简要介绍?另外在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上具体还有哪些政策亮点?也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民:
感谢你的提问。我们很高兴看到,浙江已经成为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一个高地,但是我们也知道,人才创新创业往往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有知识、有才干,但是缺资本、缺资金、缺资产,这三个“缺”一直以来都成为影响人才创业创新的一个障碍。怎么有效打破这个障碍,对人才这个特定的群体给出定向的、倾斜的、硬核的和有影响力的金融举措,我想这是我们这四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点,也是亮点:
第一个方面是体现了全方位的金融综合保障。人才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有的时候更适合寻求风险投资的介入,有的时候更适合银行信贷的支持,有时候更需要融入资本市场。因此我们这个文件整合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资源,目的是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应贷尽贷、应保尽保、应投尽投、应担尽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第二是充分反映了对金融总量的保障和供给。总量是基础,有总量才能更好地实施政策的倾斜和结构的优化。人民银行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工具,设立专用的额度,优先支持人才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浙江省积极向人民银行总行争取政策支持,用足用好中央银行的3000亿、5000亿,还有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的1万亿的低成本资金政策,这其中也惠及了一批人才企业。同时,今年也将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双创、小微专项金融债500亿元,募集的资金优先用于人才企业的信贷投放。
第三方面是面向人才企业定制专属的银行服务。在服务专业化方面,推广人才银行的服务模式。目前在我们浙商银行、杭州银行这些机构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鼓励商业银行“以人定贷”,对人才可以凭借他们的学历证明、创业计划、项目可行性认证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在产品精准化方面,提高信贷额度。对初创企业的人才企业,原则上可以获得1000万额度,成长期原则上可以达到5000万额度,在资本市场挂牌的企业贷款上不封顶。对创新人才企业还贷模式这方面,贷款最长期限可以达到10年,最长给予3年还息不还本的宽限。在融资的模式多样化方面,着力破解人才企业的抵质押融资的难题,鼓励向人才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特别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优势,支持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要支持金融机构对人才企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支持银行与外部的投资公司、各类基金开展投贷联动的合作。
第四个方面是加大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在股权融资方面,要发挥“凤凰行动”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人才企业在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推动浙江“人才板”的升级,降门槛、减费用、简程序,对人才企业的相关费用减半收取,审核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在发债融资方面,人民银行要加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合作,推动人才企业发债融资。在基金投资方面,要更充分发挥省创新引领基金的作用,研究设立鲲鹏人才产业基金,对人才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第五个方面,外汇、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要同向合力。在外汇金融服务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要把人才企业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人才企业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在保险服务方面要推进设立人才创业险,鼓励开展专利保险试点。融资担保服务方面,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人才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年化1%,并降低或取消反担保的要求。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我们这八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的特点和亮点,也更体现了我省金融部门积极支持浙江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心。我主要介绍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
想请问地方金融监管局潘局长,刚才听了介绍,我省已初步形成“人才保”“人才贷”“人才板”等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请问近阶段我省在人才金融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打算? 谢谢。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潘广恩:
谢谢记者的提问。您刚才提到的这些内容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在省委组织部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两方的共同协调下,我们最近几年做了四项金融人才服务方面的创新:一是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才险,就是高层次人才企业创新支持险。并且经过我们协调,已经获得中国银保监会的正式备案,所以可以正式运行。第二就是省委组织部和我们金融局一起协调,设立了由我局批准全国第一个浙江人才贷款公司,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第三个,由省委组织部和我们省金融监管局共同牵头协调,最后由省金融监管局批准的浙江省国际人才板,是全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当中唯一的国际人才板。第四个方面,也是由省委组织部和我们省金融监管局统一协调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浙商人才银行,相关的情况我下面再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在人才险方面,我局经过和浙江银保监会沟通协调,联合了7家保险公司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推出了浙江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保险,和海外人才健康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创新之忧,推动浙商保险推出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险,这些都是走在全国前列,而且也都是由中国银保监会备案通过,所以现在已经是一支合法的金融产品。
下一步,一是我们将加强排摸,通过在“海高会”平台发布相关的保险产品,推动与高层次人才的对接。第二,强化差异化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高层次人才的保险品种。第三,拓宽服务范畴,对现有高层次人才服务综合集成,更好地向全省其他高层次人才进行推广。在人才小贷方面,作为全国第一个人才小贷公司,我们是监管部门,也是批准单位,他不光可以贷款,还可以投资,还可以股权投资,设立在未来科技城,是全国创新投贷联动的资本市场全链条的服务,还有股改、财务顾问这些都可以,而且还推动线上贷款,推动海外人才还没到来之前就可以线上APP上进行申请,所以有很多创新。而且浙江人才小贷公司将来会逐步推广到全省。
第三个方面,刚才您问到的,就是我们省金融监管局监管的国际人才版。国际人才板设在我们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是我们全国第一个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国际人才板,也是我们省金融监管局批准,也是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开板的。设立以来,刚才温部长也讲了,一大批企业挂牌、融资、股改,对接资本市场。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一个人才企业安恒信息,在上市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组织了工作专班,实际上就是我牵头的,我们跟证监会的核查组、交易所、证监会发行部三路出击,最后终于把他成功推上市,现在是我们浙江科创板最好的上市公司,股价273块,现在市值205亿,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国际人才版,为人才上市专门提供绿色协调机制,为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在浙江设立科创助力板和区域性股权综合改革试点进行无缝对接,为我们高层次人才走向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服务。我就介绍这些。
浙江经视记者:
我想请问浙商银行,浙商银行的“人才银行”是如何服务人才客户的?有哪些特色做法?谢谢。
浙商银行副行长徐蔓萱:
谢谢记者的提问。浙江是一个适宜生活、适宜创业的好地方,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来到浙江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都需要各类金融服务。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这些高层次人才提供满意、专业的金融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会。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总体要求,在省委组织部和省金融办的倡议和指导下,浙商银行于2016年推出了“人才银行”服务。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高层次人才的金融服务品牌,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属的金融顾问服务。
四年来,“人才银行”已服务了500余户高层次人才客户,累计贷款投放超过80亿。2019年,“人才银行”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人才支持贷”、“人才惠”、“人才卡”三款专属金融产品,构建了“个人金融+企业金融”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高层次人才创业多在高科技的新兴行业,研发周期长、资金耗用大,而且通常没有抵押物,这就使得他们较难在早期获得银行融资。针对这个痛点,我们专门定制了一款“人才支持贷”产品。对于创业初期的人才客户,凭借人才证明文件、商业计划书和营业执照,就可以申请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流程简便,从提交贷款申请到资金到账平均只要3天左右时间,贷款资金可以线上提款、实时到账、随借随还,不仅用款方便,而且切实减少了企业的融资额度和使用天数,从实质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产品已经研发成功,但需要资金扩大生产的,可向浙商银行申请最高50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业务审批享受绿色通道,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助推企业快速步入正常经营轨道。
除了贷款支持外,我们还创设了“人才惠”这个服务产品。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可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股权融资。我们也会适时的邀请专业的风投机构共同参与。这种投贷联动的模式,既发挥了我们银行在客户资源、资金供给等方面的优势,又满足了企业多渠道获得融资、实现资本市场规划等诉求,是债权加股权的一条龙服务。
针对人才个人,我们还推出了一款人才专属的高端定制银行卡,也是目前国内较少的一款支持外籍人士办理的银行信用卡。凭借这张“人才卡”,人才客户不仅可获得最高30万元的个人信用贷款,可随借随还,还可以享受我行的购房贷款利率优惠、各类手续费减免,以及私行客户权益等服务。
除了上述产品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特色金融工具来为人才客户服务。比如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帮助企业盘活应收、应付账款,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我们“人才银行”服务范围已覆盖省内的11个市地,其中杭州地区26家网点机构,均可以办理人才银行业务。我们将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专注、专业、专属、专享”的金融服务。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骆莉莉:
谢谢。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和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电话:0571-57127030
邮件:81599156@qq.com